魔咒失灵的苹果 为什么没能用AI“救市”?
因为有安全与隐私这篇乌云如影随行,苹果的AI枝丫已经长出了“阴天特色”,开始往奇怪的方向发展了。 1、 对于终端计算的极高要求,正在加大苹果的芯片成本 由于对云端计算的“抗拒”,苹果不得不在A系列芯片上猛下功夫。可光有一款强大的芯片,显然不足以支持苹果的终端物联网梦。买了一台最新的iPad,却总要在出门时放在家里做物联网枢纽,显然是不现实的。可在HomePod中放置上最新的A系列芯片,只会让本来就稍显昂贵的HomePod进一步提升门槛。 苹果下一步要做的,很可能是去研发适用于音箱终端,可以承担离线物联网计算的芯片。最近苹果收购了原供应商Dialog,并招揽了对方300名芯片工程师,很可能就是要扩充自己的芯片产品线。 但这其中形成的成本,自然也不言而喻。 2、 小数据挖掘算法,和整个AI环境背道而驰 坚持终端计算、坚持不收集用户数据,带来的自然是数据源的匮乏。可现如今这一波AI崛起,毫不客气的说是和大数据有着密切联系的。不去收集数据、不去利用数据,带来的很可能就是算法能力上的技不如人。同时在这种风潮下,市面上更多的就是需要在云端运行的巨大计算模型,对于苹果这种靠终端计算保证安全的理念并不友好。 最近苹果收购的Skill Lab,其实就是一家可以在终端运行的小规模AI企业。包括此前一系列音乐识别、图像识别的算法创业企业,也难免有因为自己没有数据源,所以花钱直接买算法之嫌。 3、 缺乏对于用户的理解,AI未来的成长性在哪? 如果说以上两个问题正在被苹果渐渐克服,但最难解决的就是,AI最有趣的部分——对于用户行为的学习和理解,被苹果限制住了。 不管是内容推荐、移动AI还是物联网,我们想要的永远是一台最懂“我”的设备,和一个最懂“我”的家。知道家庭每一个成员喜欢什么温度,知道用户打字、叫车、定外卖的独特习惯。这些功能能否只靠终端AI就能实现,目前还是个问题。可如果没有这些成长性,AI又该多么无趣? 和谷歌、微软、亚马逊站在一起,苹果好像一位修女嬷嬷 今天的苹果AI,有点像“乌龙女校”中的一位修女嬷嬷,她絮絮叨叨地告诉女学生们裙子不能太短,九点钟就要熄灯睡觉,好好养生才有一个好身体。 道理我们都懂,但正值青春期的女孩子们,谁不是争先恐后地盛放呢? 如今的AI发展也是一样,谁不知道用户隐私需要更多的安全保障?但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想要的,就是在这波青春期一样的风潮中,,率先向用户展示出自己的技术能力、提升体验,同时进行优势变现。 尤其做修女嬷嬷往往也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——苹果的隐私政策都这么苛刻了,iCloud的数据安全问题还要时不时被拉出来轮一番。 从移动时代到AI时代的逐渐更迭,我们可以发现,原来那个苹果做什么都有人叫好的年代,正在逐渐过去。 其实iOS商店和Android市场比起来,不照样也是麻烦苛刻得很吗?只是因为有iPhone庞大的用户技术在哪里,开发者们没的选。 但等到了AI开发平台和物联网平台上,苹果开始和谷歌、微软、亚马逊乃至华为、阿里、小米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,合作伙伴开发者更喜欢哪一种平台,结果就很明显了。 说到这里,可以看出苹果其实是没办法用AI“救市”的。因为打从一开始,苹果所做的就是把AI能力分别输送到几个管道之中,去增益自身的产品。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音质最好的智能音箱、UI最好的物联网平台、以及从自制内容出发的流媒体。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,这一切远没有“交互最好的智能音箱、合作伙伴最多的物联网平台、智能推荐的流媒体”听起来那么性感。 当然,或许对于苹果这类企业来说,也根本不存在“救市”这个概念。产品跑通了,一切就自然而然的来了。或许有一天,苹果走通了身后的三岔口,魔咒就又会恢复魔力了。 (编辑:上海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