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越北大荒:操作植保无人机的新一代农民丨钛媒体《在线》
每到一个新的作业地块,林东旭都要扛着设备测地,测完后飞机就可以在固定范围内规划航线来飞行,“就像孙悟空给唐僧画个圈一样”。测地完成后,这一地块便进入了系统,再次在同一地块飞行作业时即可调取。 一次飞行完成,夫妻俩给飞机换电池和药瓶。夫妻两人同岁,都是1989年生,都在农场长大,也都喜欢农机具,家里在农场开了一个农药生资小店。 他们每天上午5点工作到下午8点,中间为躲避炎热,要从10点休息到下午3点多。每天中午回家休息看到儿子是他们最轻松的时刻。“如果儿子将来愿意学农,愿意留在北大荒,我会支持他,因为农业的未来肯定不是现在这样子,国家也不能缺了农民。”林东旭告诉钛媒体《在线》,当年他的父辈一人只能管20亩地,若干年后一个农民管理上千亩甚至几千亩地应该都不成问题,“农民这个职业必不可少,而且会越来越先进,越来越轻松。” 一个地块的作业还没完成,其他等待作业的农户已经在“排队”等待林东旭。林东旭每天早出晚归,每个作业日要完成800亩的工作量,只要不下雨,工作量每天都饱和,农户一般都要提前两天预约。遇到订单特别多,尤其是闹病虫害的时候,林东旭还会外调飞机来帮助作业。 每个地块作业完成转移“阵地”前,李文萍都要仔细为飞机做保养,把它擦拭干净。 刚刚经过喷洒作业的水稻。 林东旭挂着汗水的脸。他眼里,农民这个职业早就和其他职业没什么高低差别,“我们一年真正干活就4个月,其他时间都可以待着,很自由、也不会失业。”林东旭早就决定将余生都交给北大荒。 “我们从小在农场长大,我们是北大荒人,我们北大荒人有一种不怕苦的精神。”林东旭说,“老一辈开垦了这片地方,我们就负责好好经营它。”(图片、视频航拍器材来自:钛媒体旗下电商平台“钛空舱”) 钛媒体影像专栏「在线」 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创业潮中那些在线的个体 影像是准确的,但影像并不是全部事实 影像是自由的,但影像也是陷阱 这个「在线」的时代,我们和你来一起发现 更多精彩内容,关注钛媒体微信号(ID:taimeiti),或者下载钛媒体App
(编辑:上海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